红河谷
一个汉人男子救下了被乡民准备供奉给雨神的女子,两个人一起流落到了一个藏族部落,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。在这里,他们认识了美丽的藏族公主。后来,英国探险队在雪山遇险,琼斯和罗克曼也被藏民救下,留在西藏修养。在这段时间的相处中,他们跨越了民族和肤色,培养除了深厚的感情。不久,伤养好后,英国人也离开了。没想到再一次重逢居然这么快,而且,是以这么一种残酷的方式。为了各自的信仰和立场,曾经的朋友站在了对立的两边,只有巍巍的雪山默默的见证着这一切。
一代枭雄曹操
东汉末年,曹操位居丞相,一人之下,万人之上,挟天子以令诸侯,平袁术、灭袁绍,东征西讨,意图统一天下。无奈事与愿违,赤壁之战曹军溃败。事隔多年,曹操受封魏王,刘备自立汉中王,孙权亦在东吴称王,三国鼎立,混战不休。
大汉风之群雄并起
公元前221年, 秦始皇吞并六国,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一百多年的春秋战国时代,建立了由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。为巩固国家政权,遏制民众叛乱,秦始皇对内施行暴政统治,对外修筑 长城抵抗匈奴侵扰。一时间,天下百姓怨声载道,苦不堪言,家破人亡,饿殍遍野。为反抗秦始皇的暴政统治,复国图存的六国后裔在旧日的属地上蓄势而动。此时,秦始皇建都的咸阳正大兴土木,抵御匈奴的长城也在数百万劳役的尸骨上一天天向前延伸。在衣衫褴褛的劳役中,来自沛县的刘季和所有劳役一样,衣不蔽体,食不果腹。但远远地看见秦始皇浩荡的出巡队伍,刘季和吴中的项籍发出同样的感慨:大丈夫理当如此,有朝一日我必将取而代之。和在咸阳修筑长城、在吴中习武演阵的项籍一样立志铲除秦始皇暴政的,还有精通兵法的儒硕张良。在秦始皇出巡的路上和大铁锤一起行刺秦始皇失败后,张良慕名而来,被项梁盛情挽留,做了侄子项籍的兵法老师。此时的项梁通过侄子项籍的英武盖世力拔山兮的气概,赢得包括季布在内的江东八千子弟的投奔。有复国图存的共同理想,项梁和项籍率领的八千江东子弟,演兵练武,颇成气候。项籍演兵练武广揽贤才的同时,于咸阳修筑长城的刘季在沛县县衙曹参和萧何的帮助下,回到沛县老家。起先的刘季胸无大志,但在樊哙、周勃、夏侯婴等哥们的撺掇下,开始有聚众谋反的念头。虞姬被项籍的英武神勇所征服后,刘季获得吕太公的赏识,娶吕雉为妻。新婚燕尔,已经是亭长的刘季得县衙命令,征送五百劳役赴骊山做工。不出一个月时间,劳工跑得所剩无几。为此,刘季受到朝廷通缉,无形中,把刘季往谋反的路上向前推了一把。公元前209年七月,陈胜、吴广揭竿起义的消息传来后,蓄势已久的项籍杀郡长殷通,正式宣告起义反秦,而刘季得萧何、曹参、樊哙、夏喉婴、周博的拥戴,率前往骊山做工的劳役和沛县的父老乡亲趁势而起。时值秦始皇巡视至沙丘时暴病而亡,赵高篡改遗召,立胡亥为秦二世,把持朝政,将世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迫害致死,使得秦王朝岌岌可危。在项梁、刘季、陈胜、吴广等反秦力量的冲击下,群雄并起,秦之将亡。
大汉风之韩信点兵
楚汉相争时期,韩国贵族后裔韩信以其对时局和战场态势的独到见解遍寻明主,以期用自己的军事才华襄助明主,一雪亡国之耻。在楚军大营遭项羽冷落和嘲讽后,韩信在陈平的点拨下,毅然离开项羽,投奔刘邦而去。得丞相萧何的极力推荐,韩信投到刘邦的帐下,被刘邦登坛拜将,封为上将军,统帅汉军。韩信幸得萧何之助,终被刘邦封为大将,当日登坛拜将,为一时之盛,韩信自出关以来,连连打了多场胜仗,不但水淹废丘,先定三秦,又败魏、代两国,背水一战解决了赵歇和陈余等人,声名大噪,而且更收编了不少军队,送给前线的荥阳汉军,军势成就盛极一时。但反观刘邦所率的汉军队伍则连连惨败,几次三番更差点丧在项羽手下,每有危难都得萧何和韩信救兵相助,这时有流言传韩信的军队越来越盛,竟可和楚、汉成三足鼎立之势,刘邦对韩信的戒心,不可或除。一次,刘邦在荥阳又打了败仗,只得败走小修武殳靠韩信,刘邦却对韩信有所猜疑,先在营中夺其帅印,再向韩信问罪,最后更问韩信带兵之道,韩信竟说自己带兵乃多多益善,但自己乃带兵之才,刘邦乃带将之才,终使刘邦释疑,再重用韩信,重归信印。 刘邦终于在韩信等人的协助下,打胜了项羽的楚军,并成为天下天子,建立大汉江山,但是令刘邦最担心的乃是军权旁落,故立刻便向韩信再要了兵权,己封韩信为楚王,削了封地,韩信至此才知道自己已被利用完毕,没有价值,心里十分郁闷。后来韩信决定要和陈豨联合反汉,但可惜仍然事情败露,刘邦假意前往攻打陈豨,一边命吕后在宫中对付韩信,吕后便假藉刘邦打败陈豨,在宫中设宴庆祝,几次请韩信来共庆,韩信都不敢入宫,吕后便命萧何亲自去见韩信,要韩信入宫,因为萧何曾对韩信有恩,乃由他引荐韩信为相,韩信深以为萧何不会害己,便入宫中,谁知却中了吕后的杀身之计,被冤死在长乐宫中,一代良将韩信只得慨叹一句“成也萧何,败也萧何”了。
大汉风之入关之约
公元前210年,秦始皇重疾而亡。第十八子胡亥被宦官赵高扶上帝位后骄奢淫逸、不理朝政,致使秦国大权被赵高所操持。秦始皇的暴毙而亡加上胡亥的昏庸无道,让天下的反秦力量日益高涨。这其中,楚国将门后裔项梁、项羽叔侄二人的力量最为强大,以至于让在沛县起义的刘邦也率众投奔而来。然而,随着楚国实力的不断雄厚,尤其是项梁在定陶一战中被秦国守将章邯击毙后,楚国内部发生了重大的变化。为了收拢人心、整顿秩序,以期早日实现入主关中的夙愿,楚怀王对已经形成气候的刘邦和项羽是利用有加但又戒备三分。项梁战死后,楚怀王犒赏三军,封刘邦为武安侯,封项羽为长安侯,并在龙案前殿立下盟约,谁先入主关中、拿下咸阳,就封谁为关中之王。
大汉风之英雄美人
秦朝末年,兵荒马乱,民不聊生,民众在暴秦与反秦的力量中命如悬丝,朝不保夕。在流亡奔命的年月,年幼的妙弋和兄长子期在秦军的追杀下,眼睁睁地看着父母双亲残死在秦军的刀下。如履薄冰中,一晃十几年过去,妙弋和哥哥子期都长大成人,妙弋更是出落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。一天,喜欢白兔的妙弋到野外放生,不巧被秦军撞见。见着妙弋那般美貌的女子,秦军岂能罢手。正在秦军意欲非礼之际,沛县亭长刘邦和亡楚名将后裔项羽先后赶到。面对暴扈的秦军,刘邦无可奈何,到是身高八尺、神勇过人的项羽出手向助,救妙弋于危险之地。置身颠沛流离的乱世,项羽几次三番的搭救,让妙弋和哥哥子期、以及侍女君儿决定留在项营,好歹有项羽也是一个依靠。此时,在范增的劝说下,准备离开项羽的妙弋意外地发现了亡楚的后裔,并在项羽找到妙弋时,亡楚的后裔被项羽带回彭城,由项梁拥立为楚怀王。怀王的拥立为聚集人气、奋起抗秦增添了道义上的筹码,刘邦和项羽结拜兄弟,被项羽尊为虞姬的妙弋也跟刘邦的妻子吕雉义结金兰。定陶一战,项梁不幸毙命,项羽担当起领率项军的大任。为报章邯挑杀叔父的仇恨,项羽率军出征,将虞姬独自留在彭城。项羽出征在外的日子里,刘邦和楚怀王都动了虞姬的心思。刘邦的贪念之想被吕雉利用,顺利除掉自己的情敌曹夫人,而楚怀王的霸占之心被君儿巧妙的化解。项羽破釜沉舟、所向披靡,刘邦也出彭城向暴秦的政治中心关中挺进。虞姬因担心楚亡霸占之心不死,在项羽未曾凯旋的情况下随刘邦出征,却不幸落入秦军之手,被秦军送进了阿房宫充当后宫佳丽。刘邦不战而屈人之兵,顺利从秦三世的手中接管关中。面对阿房宫美女如云的后宫佳丽,刘邦匪气难改,倒是吕雉无意中发现虞姬也在宫女之中,遂将消息通过英布传给项羽。得知虞姬沦落阿房宫,项羽冲冠一怒为红颜,一把大火烧毁了暴秦经营有年的、富丽的阿房宫。冲天的火光烧红了肃飒的咸阳。熊熊的火焰中,项羽找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虞姬,从此续写了一段英雄美人的传世佳话。
大汉风之指鹿为马
公元前213年,秦始皇批准了大臣李斯的建议,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规模浩大的焚书坑儒,旨在统一思想,维护中央集权。但过于残酷的手段,引起多方非议,秦王朝内部也开始出现权力倾轧,分崩离析的迹象。尽管如此,秦始皇赢政为保自己的千秋基业,遍寻长生不老的丹药。然而,这世界上哪有什么长生不老的丹药,生老病死乃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。就这样,巡视回来还没到咸阳城,统一六国的秦始皇赢政就在他的龙辇里留下一道传位的遗诏,驾崩了……
大汉风之楚营为虏
战国末年,刘邦趁项羽为叔父项梁报仇恋战秦国大将军章邯的空挡,接受张良的建议,以仁义之师的形象,兵不血刃,捷报频传,一路向关中而来。面对刘邦的咄咄攻势,已经苟延残喘的秦三世举城投降,将咸阳拱手让给了刘邦。按照出发彭城时怀王定下的旨意,先入关中的刘邦应该是当之无愧的“关中王”。刘邦入主关中的消息传到项羽的耳朵里,项羽后悔不迭,但仗着自己几十万大军的雄厚势力,项羽接受章邯的议和后,挥师北上,将刘邦逼出咸阳,退回灞上。怀王本来就担心项羽拥军坐大。所以,当项羽提出废除“入关之约”的建议后,怀王很委婉地给予拒绝。怀王的拒绝让正在气头上的项羽冲冠一怒,自封西楚霸王,并大封手下各灭秦功臣。在范增的授意下,项羽封刘邦为汉王,驻守不毛之地的西蜀汉中。刘邦纵然有一百个不愿意,但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,还是动身经栈道西去汉中。为了防范刘邦,范增留下一手,建议项羽将吕雉和吕太公等人留在彭城,作为人质……
大汉风之运筹帷幄
张良跟随刘邦加入楚国大军,齐拥立故楚后人芈心为王,在楚营内,二人其实也居在项梁部下,未成气候,但张良和刘邦都明白能忍之不能忍的道理,一直蛰居其下,并未表现锋芒,也因此而未让范增看出二人的能力,未有一早便把刘邦一支队伍及早铲除,也在张良的种种计谋下,刘邦得到怀王的信任,下旨“先入关者王”之约。在攻向咸阳的道路上,刘邦并非轻而易取,后来得南阳郡长齮的舍人陈恢之意见,以仁服众比屠城威力利害百倍,张良便教刘邦大赦所收服的城池,更要大事宣扬此事,让以后入关之途更为顺利,秦朝各郡都听到刘邦是个仁慈领导,不会屠城伤害百姓,众守将纷纷向刘邦投降开城,就连杀了赵高的秦三世嬴婴也都风闻刘邦的美名,最后甘愿降于楚军刘邦,结束了秦朝的一代江山。